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首页

栖霞:乡镇“流动调解站”品牌 打通矛盾化解“最后一公里”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李军


山东省栖霞市探索开展乡镇“流动调解站”建设试点,变“坐堂调解”为“上门问诊”,变群众上访为调解下访,打通乡镇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开展矛盾“会诊”

坚持党建引领带动

加强组织建设,分管到村。建立“镇中心——管区——管村”三级联动机制,成立镇街矛盾调解中心小组,选任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作为中心指挥员;按照地理位置划分若干管区网格,成立管区和管村层面的矛盾调解小组,织密调解网络。强化制度建设,责任到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区区长、村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完善月度积分考核制度,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加强思想建设,责任到人。树牢“预防为主,化解为先,源头治理”理念,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开展针对性培训讲座,提高工作人员防患意识。

主动出击巡诊问诊

线上平台收集信息。利用“码上解决”平台24小时服务,开通民情诉求表达快速通道,实现群众诉求直达。统一配置设备。统一向各管区、管村发放集执法记录仪、录音笔、笔记本电脑、彩色打印机为一体的“移动执法箱”,配备“流动调解车”,随时下沉基层。线下受理就地解决。调解员走进田间地头,对排查出的纠纷现场登记、现场化解、现场签订调解协议,及时妥善处置。

调解员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盘活纠纷化解资源

多方协调参与。组织发动专职调解员、管区民警、网格员、信访工作人员、村干部等力量常态化走访、针对性设点,不定期组织“会诊”。联动宣传普法。定期联动律师事务所开展普法宣传、解答疑惑、普及法律知识,邀请媒体跟踪报道,扩大“流动调解站”影响。凝聚社会共识。建立矛盾纠纷公开处理机制,邀请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处理全过程,解答群众疑问,听取群众意见。

社区党员对矫正对象进行走访教育

做实“微服务”

推进维林社区、向阳社区等和谐驿站建设,为孤寡老人、环卫工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休息饮水、手机充电、“爱心”早餐、健康养老等贴心服务;探索微网格与“五事共治”(即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融合服务模式,利用网格微信群、入户走访等多途径了解群众诉求,实现精细分类、精准转办、精心服务。

社区网格员在“爱心粥铺”为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免费发放“爱心”早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