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陵城:坚持“快、实、细” 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质增效
来源:德州政法 编辑:李军
德州市陵城区坚持以“亲民为民”理念为引领,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和发展“陵县做法”,锚定“快、实、细”工作标准,不断丰富拓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思路方法。
坚持高起点开局,在工作落实上立足一个“快”字
一是迅速启动抓落实。陵城区高度重视“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向区委常委会议作专题汇报,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组织召开全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就全面做好“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制定了“时间表、责任书、路线图”。二是强化统筹抓落实。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各乡镇(街区)、各成员单位召开工作联席会议3次,扎实推动工作机制逐步健全,重点任务有效落地。成立由区委政法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综治中心、基层社会治理科、研究室等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协调推动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三是把准方向抓落实。组织相关人员到临沂市兰山区、泰安市岱岳区学习借鉴“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看到了差距,提升了标准,增强了干劲。建立村(社区)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日调度机制和区委政法委13名工作人员包联乡镇(街区)机制,在全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坚持高标准推进,在工作措施上体现一个“实”字
按照区级“规定动作”加村级“自选动作”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工作举措,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一是阵地打造“实”。选取临齐街道西街社区、神头镇九和聚村、边临镇马才管区等15个村(社区)作为村级中心建设先行试点,实现了对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农村管区、行政村等多元类型的全覆盖。对村级中心外观、标识、门头、分区实行“四统一”,提升了规范化水平。各村(社区)级中心根据辐射情况,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功能室,如糜镇社区辖区内共有高中、初中等5所学校,围绕未成年人保护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前张社区针对辖区内物业纠纷占比较高的现状,设置了物业纠纷调解室。二是工作运转“实”。明确镇、村两级矛调共治体工作目标、职责任务,畅通上级交办、走访排查、群众来访3条矛盾纠纷收集渠道,规范排查登记表、受理登记表、工作日志、调解案卷4本台账,健全组织领导、排查化解、联动处置、预警研判、督导考核5项工作机制,各村级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转方案,让中心真正用起来。三是人员选配“实”。搭建以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调解人员为主体的“一站式”矛调中心组织架构,组织动员行业专业人才、村两委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五老”人员、志愿者六支力量3000余人成立涵盖各领域的调解专家库。各村级中心结合各自情况成立了不同人员构成的调解团队,真正做到“事心双解”。如边临镇马才管区围绕辐射的行政村,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和专职网格员为主的“金牌调解团”。义渡口镇五虎庄社区、临齐街道贺庄村为镇级调解员设置了专门办公室,邀请其轮流到村级坐班协助工作。
坚持高质量保障,在工作品牌上突出一个“细”字
持续放大新时代枫桥经验“陵县做法”品牌效应,打造以“亲民为民”理念为核心的品牌矩阵,形成“区级有做法、镇级有特色、村级有亮点、部门有成效”的品牌体系。一是细化区域品牌。先后打造“心至陵和”区级品牌,“君在前”“丁力相助”等13个镇级品牌,以及“睦邻客厅”“三色马甲”等村(社区)级矛调品牌,培育了“老孙说理”“连心乔”等一批个人品牌调解室入驻三级中心,探索了“三解三不”“1134”等工作法,推动矛调工作更有温度。二是细化部门品牌。创新打造了“e网通”司法调解品牌,探索建立“法院+网格”“公益诉讼+网格”工作机制,使大量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在诉前。建立知识产权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的7大行业调解品牌,形成“纠纷内部自行解决,矛盾行业自行处理”的“自助式”纠纷处理模式。三是细化数智品牌。扎实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打造社会治理运行指挥调度平台,汇集矛调、12345、信访等8条矛盾纠纷收集渠道,构建“大、中、小”三级联动处置机制,精准感知、动态预警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弱项,提前预防群体性重特大矛盾纠纷的发生,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增强矛盾纠纷智慧调解能力。
陵城区将持续在拓展延伸、增强质效、合力推进、体现特色上求深化,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切实提升平安建设水平,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力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