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商河:谱写基层善治新篇章
来源:济南政法 编辑:李军
济南市商河县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整合全县各类调解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强化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稳定。
加强中心建设
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
整合多方调解力量,加强线下平台建设
高标准打造商河县“一站式”矛调中心,整合综治、公、检、法等6个部门长期入驻,妇联、民政等7个部门轮流入住,市场监管等其他多个部门随叫随驻。设置受理窗口、群众接待室、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分析研判室、远程视频调解室,建成集统筹指挥、纠纷化解、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完善工作机制,提供“一条龙”式服务
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矛盾纠纷受理、引导、分流、调查、化解、反馈、督办、回访、归档、评价于一体的各个环节无缝衔接的“闭合式”工作流程,提供“一条龙”服务,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规范化水平。
借助智能化平台,打通线上调处渠道
依托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线上系统,纵向联通县、镇街、村居调解组织,横向连接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实现矛盾纠纷调解“一网通办”。
注重源头治理
夯实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
加强“三源”治理
推动访源、诉源、警源“三源”共治,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对重点领域、人员进行排查梳理,全面掌握整体情况,召集信访、住建、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分析研判,明确主责部门,及时进行交办,并推送至事发镇街、村居,积极协助主责部门做好化解工作,预防事态升级。
加快“三治”融合
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有效防止基层矛盾纠纷外溢。扎实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配备工作,不定期进行宣传、讲座,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法治观念。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居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不断创新和完善村级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健全百姓议事、妇女议事工作机制,扩大公众参与度,充分让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强化主动“下访”
创新构建全区域全系统全过程帮办机制,组建县级、镇街级和村居级三级信访“帮办员”队伍,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由“坐等群众信访、被动接待上访”转变为“靠前帮办、主动下访”,由“群众跑、自己办”转变为“代群众跑、帮群众办”,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强化协调联动
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大格局”
延伸调解触角,健全多元调解格局
以村居社区矛调中心为前沿阵地,逐步增加调解组织、调解员的数量,目前我县12个镇街、541个村居全部建立“一站式”矛调中心(工作站)。加强网格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网格力量,统筹协调全县网格力量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成商河县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商河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8个行专调解组织,不断凝聚化解纠纷的整体合力,实现矛盾纠纷应调尽调。
突出典型引领,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引导镇街积极探索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式,如许商街道“135”工作法(1个中心、3级平台、5治融合)、郑路镇的“三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三源共治、坚持依法治理)、怀仁镇的“三个一”(一张网格全覆盖、一声号令干到底、一岗多能全面手)等,有效推动当地矛盾纠纷化解。深入重点村居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特色、补短板的品牌调解室,做好调解工作的典型示范,目前已创建“和容顺”“仁和”“为民”“有事好商量”等品牌调解室14个。
坚持多方施策,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主动探索“上门听证”,深入群众内部,到矛盾的发生地召开听证会化解矛盾。对农村低保五保人员生活现状进行梳理汇总,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救助。积极推进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将各项调解机制落到实处。积极探索“法院+主管部门+社区”的诉源治理联动机制,成功将多起物业纠纷案件化解在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