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首页

德州庆云:做优做实“邻里话室”调解品牌 描绘平安和谐好“枫”景

来源:德州政法    编辑:王岩

 

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打造调解阵地、培育调解队伍、健全调解机制等途径,重点打造“邻里话室”调解品牌,推动街道、社区、物业和业委会的组织共建、联动共治、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构建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调解机制

一是“三级书记”抓调解。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统筹抓—社区党总支牵头抓—小区党支部具体抓”三级联动调解机制,由党工委书记任“邻里话室”专项工作组组长,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邻里话室”办公室负责人,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邻里话室”调解站站长,形成上下同抓、一贯到底的调解工作格局。二是“三单管理”解难题。创立“三单制”工作法,在社区“邻里话室”设立24小时调解热线,居民热线“点单”、社区精准“派单”、调解队即时“接单”,推动一般性问题接诉即办,涉及居民重大利益的问题,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职能部门、邻里话室调解队、业委会四方协商共管,实行小事快办、急事速办、难事联办。三是“双管齐下”提质效。社区党总支组织调解员每周进行调解回访,对每一起调解的“接单效率、调处过程、调处结果”等进行“回头看”,确保矛盾真化解、居民真满意。

打造多方协同、共建共治的调解队伍

一是多元化参与建队伍。整合辖区“双报到”单位、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热心居民、法律顾问等多方力量,吸纳楼长、楼道长、退休老党员等化身邻里调解员,根据个人专长、居住小区等统一编组,成立邻里调解队,由小区党支部书记任队长,指导开展调解工作。二是专业化培育强队伍。依托街道党校成立调解员实训基地,邀请司法部门业务骨干定期授课,打造“杨连印调解工作室”等8个示范调解工作室,定期开展实景模拟、现身说法等实践课程,切实提升调解能力和水平。三是流动化调配用队伍。对邻里调解员实行流动化管理,制定调解员交流沟通机制,对调解效果优、群众反响好的调解员,优先推荐协助化解其他小区的疑难问题,强化与其他调解员的经验交流,提升调解队伍整体水平。

建设服务到位、居民乐享的调解平台

一是选最便利的场所建阵地。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打造80处“邻里话室”,方便居民有事来反映、路过享服务。在小区广场等居民聚集地打造46个“邻里广场”,由邻里调解队轮流组织议事活动,让“没事拉呱、有事商量”成为常态。二是用最畅通的渠道听民意。截至目前,在20个住宅小区开展“幸福家园”阳光议事会18期,县住建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公安局等25家职能单位、20家物业企业参会,累计服务群众960余人,收集问题线索240余条,目前已经解决224条,切实搭建起居民群众反映民意需求的载体和平台。三是以最主动的态度解民忧。依托“邻里话室”,设立“小区夜话”等协商议事平台,把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交给居民定,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吐槽大会等活动,邀请居民坐下来,分享生活、发发牢骚,相关问题由“邻里话室”及时收集、及时化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