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首页

“五治提五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澎湃动力

来源:云南政法    编辑:王岩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委政法委锚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任务,创新落实社会治理现代化“五治”理念,以政治引领为统领、法治保障为支撑、自治强基为依托、德治教化为根基、智治支撑为平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凝聚力、善治力、内驱力、牵引力和新生力,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澎湃动力。

以政治引领为统领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凝聚力

      按照“区域统筹、条块结合、上下联动、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制定“党委联系支委、支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四联系制度,采用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模式,纵深推进党员与人民群众交朋友、与困难群众“结亲戚”,不断扩大党员的“群众圈”,能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探索实施“红色引擎工程”,聚力打造“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红色管家”等党群联系机制。半年来,先后为群众解决生活出勤、看病就医、外出务工、果蔬外销、邻里纠纷、法律援助等困难数以百计,全县1500余个基层党支部和2万多名党员以实际行动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情感融入群众,体现出“红”的气质,展现出“治”的成效。

      以法治保障为支撑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善治力

      组建14支县级普法工作队、筹建151人普法讲师团、配齐配强15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建水县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在进行“扫盲式”普法的同时,加快优化完善法律救济、法律服务、执法为民等举措,并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和“争当法律明白人”活动为载体,引导群众争做法治社会好公民。与此同时,在全县政法系统中开展政治轮训、岗位大练兵、业务集训等培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以执法检查、案件评查、案件督办和信访督查,以执法人员带头遵法、柔性执法的“好样子”,带动全民迈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路”。

以自治强基为依托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内驱力

      面对矛盾纠纷多元化、多样化、多需化的今天,建水县推广“民事民参、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等办法,先后制作下发3000余张民意收集卡片,发放1万余份民意调查问卷,建立“网、微、电、信、邮”五种信访渠道,组建以社群团体、银发群体、退休干部职工、退休教师、退役军人与在职人员为主体的服务“志愿军”,整合优化党建、综治、城管、社区、公安等5类网格,筹建一级网格员150余名,二级网格员1600多名、三级网格员6600余名的社会治理网格,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在“网”上完善、公共服务在“格”中见效、安全稳定在“面”上体现的生动局面。时至今日,各自治群体在所属党组织的有效指导下,先后开展爱邻慕邻、公益助民、奉献爱心、公益普法等10余项活动,共化解邻居纠纷400多起,开展公益行动近1000起。

以德治教化为根基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牵引力

      建水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培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为抓手,先后协助14个乡镇155个村(社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每年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个人、评选道德模范家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人民切身感受到精神文明在弘扬,道德力量在传递。着眼于根植“滇南邹鲁”儒家文化宝地,创建出以仁贯穿、以德塑形、以智赋能、以和调解的儒法结合“德治品牌”,通过增通道、减流程,增证据、减程序,增证据、减程序的方式,推动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中融法、理、情于一体,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免强制清单。与去年同期相比,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85%,矛盾纠纷排查数同比下降14.28%。

以智治支撑为平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新生力

      大力推行“互联网+”与手机APP政务服务,搭建出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等惠民利民便民“云平台”,并将各职能部门掌握的数据、网格员采集的数据与智能化设备监测的数据整合成“智治”数据库,为矛盾调处、纠纷化解、司法裁判提供“数据金沙”。建水县还把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作为智治的重要抓手,先后投入4100多万元,建设900路高清枪机、280路高清球机、40套标准卡口、48套人脸识别、700套控针、10套热点、18套高清视频会议系统、1个一级监控中心、2个二级监控中心。近年来,因信息智能设备投入使用,协助破获案件88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01人,破获交通违法案件592起,缴获毒资56万元人民币,找回车辆260余车,找回幼儿、老人50余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