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首页

东营:倾情呵护母亲河生态之美

来源:人民公安报    编辑:王岩

 

飞鸟翱翔蓝天,银鱼跃起碧波,绿苇摇曳清香,大河东去,这里是万里黄河奔向大海的最后一站——山东东营。

9月22日18时,夕阳洒金。东营市公安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局治安巡防大队负责人林志军,正带着辅警赵志然在保护区的鸟类觅食捕食区巡逻。他们拨开草丛,查看是否有人偷装捕猎装置,几只硕大的蚊子飞舞着往他们身上贴。林志军打趣道:“保护区里生态环境好,蚊子都比别处的大。”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黄河泥沙淤积、填海造陆形成,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也是国际候鸟迁飞保护的关键区域和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这里的生态与黄河的健康息息相关。

对母亲河黄河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察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他叮嘱:“要管理好,不能让湿地受到污染,也不能打猎、设网捕鸟。”

东营公安牢记嘱托,坚决扛牢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全力服务和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东营市公安局以“生态片区”警务工作模式为抓手,按照森林、湿地等划分228个“生态片区”,动态配置“生态警长”,进一步细化“生态警长”职责,全面提升生态警务工作质效。

作为“生态警长”的林志军平日里喜欢在家种些植物,绿萝、文竹、青菜,他都种过。“绿色代表生命力。”他说,刚到保护区时,他被一望无际的植物吸引住了,决心要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

保护区占地面积1530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时间久了难免有些枯燥,不过林志军却找到了坚守在这里的乐趣,那就是和鸟作伴。

“觅食捕食区就像鸟儿的餐厅,早上它们飞过来吃饭,晚上又飞回核心保护区住宿。”林志军说,鸟类胆子比较小,见人就飞,为了不惊扰它们,每次巡逻时民警们都不开警灯、不拉警报,长此以往,鸟类成了他们巡逻时的忠实伙伴,“看到我们来了也不躲,就在警车边觅食”。

进入秋季,天气渐凉,陆续有迁徙候鸟到保护区停留栖息。林志军巡逻时格外细心。他说:“迁徙期是鸟类运动的重要时期,一旦发现有鸟类受伤,我们会第一时间救助,并送往专业救助站。如果发现有新繁衍的鸟类,我们也会及时告知保护区。”

巡逻结束,林志军回到分局。此时“生态警员”、辅警张栓正在细心照看鸟类救护站里受伤的鸟。小小的救护站里,已经有9只被救助的鸟正在休养。

“红腿红嘴的是灰雁,红腿黑嘴的是鸿雁,嘴上带白斑的是豆雁……”张栓熟练地向记者介绍起鸟的种类来。他说,分局专门邀请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现在人人都会些鸟类救助的基本知识”。

为全面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近年来,东营市公安局立足本职,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狩猎、捕捞、采伐植被和污染水源、土地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积极联合黄河河口管理、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等部门和观鸟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组建黄河入海口生态保护联盟,共建智慧生态警务平台,形成了齐抓共管、联合整治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宣传教育、调解矛盾纠纷,进一步筑牢了生态保护防线。

据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保护区的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3种,并新发现了大红鹳、白鹈鹕等多种鸟类。

“好些年都没非法捕鸟和破坏栖息环境的事儿了,保护区的鸟类越来越丰富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救助站鸟类驯养师李建说。

一川东流载安澜,两岸祥和映碧天。在黄河三角洲,母亲河的生态之美讲述着东营公安的忠诚奉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