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首页

济南市天桥区:“三治”融合“三化” 联动南村治理模式

来源:济南政法    编辑:王岩

 

近年来,济南市天桥区南村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党建引领、精准服务、智慧赋能”的总体思路,建成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培育出了全国优秀社区群众工作方法“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方法”、省级双星双优“巧智”网格等社会治理品牌。持续擦亮省级优秀综治中心底,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办好格中事”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治”融合 完善治理软环境

坚持党建领治、文化促治、居民自治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以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基层社会治理画卷更加多彩。

坚持党建领治,增强治理动力。建立党建引领“357”网格化工作机制,构建三级书记负责的组织架构,扭住“地图、人员、项目、流程、制度”五张清单,形成七类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创新党委抓支部、支部抓支委、支委抓党员、党员带群众“三抓一带”,通过“居民点单—社区吹哨—部门报到”闭环管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探索建立“幸福合伙人”机制,广泛吸纳优秀人才、机关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参与社区治理。已成功牵手济南城建集团等100余家“合伙人”,形成养老服务、“共建花园”、共享“蓝朋友”等项目30余个,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推进文化促治,凝聚治理合力。发挥文化型社区优势,通过强阵地、建队伍、抓活动,不断拓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乐邻里、泉城书房等阵地作用。以“数字赋能”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层次,开通“幸福满格”“‘西’望家园”等社区直播间,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文化阵地。开办“星光放映厅”“泉龄夜校”等社区夜校,开展“公益托管班”“七彩假期”等暑期公益课堂活动。充分挖掘“草根达人”,组建朝霞艺术团、爱乐合唱团等20余支社区文艺队伍,常态化举办“艺术节”“邻里节”、“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西区社区已举办10届,在文化生活互动联系中构筑社区邻里守望的“家”文化。

在南村志愿服务已成常态,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一张凳子,一把梳子,一把剪刀……北区社区50年党龄的张兆平,每个月都会定期带上家伙什儿上门免费为孤寡老人理发。他还化身社区事务代办员调节邻里纠纷,志愿教孩子书法,践行着“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头戴小红帽、身穿红坎肩、手举小黄旗……每个周一到周五的早上6点-8点,中街总会出现马呈香等“义工奶奶”维持道路秩序的身影,这一坚持就是18年。

加强居民自治,激发治理活力。以“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方法”引领群众,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搭建“圆桌议事会”、共建联席会等协商议事平台,排查处置安全风险隐患,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倡导“民事、民议、民决”,依托“2+1+N+X”网格力量,今年以来处置网格事项335件,新装电瓶车充电位17处,新增充电插口532个,成功安装1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探索“1+3”开放式小区红色物业模式,定期开展“物业服务周”等活动,培育“楼道红管家”“红色代办员”等力量。先后组建“百姓宣讲团”“义工奶奶”“泉馨泉意”等98个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定期举办“睦邻市集”“爱心集市”等活动,为居民们开展政策宣讲、磨刀义剪、助残帮扶等服务,利用积分兑换家政服务等形式调动志愿队伍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

“三化”联动 夯实工作硬保障

以标准化运行、精细化服务、智能化支撑“三化”联动,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让基层治理有深度更有温度。

做实标准化运行,健全治理体系。以“政法一体化工作格局”试点为契机,完成综治中心改造提升工程,优化指挥调度、矛盾调处等功能,推动平安办公室、警务室、12345热线办公室等八大科室合署办公。在化解西区社区商户杨先生因宾馆经营转让费用与房东产生纠纷事件中,依托网格工作机制,深化“警网”融合联动,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以及法律顾问,历经多次电话沟通和七次现场调解,最终达成双方认可,事件圆满解决。全面梳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力量,形成《网格治理标准化工作体系》。由包挂领导、科室到社区开展每月考核,为网格员统一发放马甲、工作证和工作日志本,让网格员“持证上岗”,进一步提升网格队伍形象,促进网格队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每周召开网格员例会,定期开展“网格学堂”,组织网格员“全科”培训,坚持“日巡、周核、月评”,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居民诉求。每天斜挎工具包穿街走巷的许少晨,通过自学水电维修技术,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及时的修理服务,排忧解困;南社区第二网格长乔治探索用“五颜赋色法”对网格内人员群体和场所区域实行“红橙黄绿蓝”分类管理,推动人员信息、服务需求和服务措施的精准匹配,大大提升网格管理的工作效率。

做优精细化服务,提升治理效能。树立“民呼我应、民呼我为”的服务理念,坚持未诉先办、接诉即办,街道“帮包服务队”深入网格一线。开展城市管理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暨“百日攻坚”行动,针对乱推放、乱贴画等问题累计开展整治行动48次,建成天桥区首个“共建花园”、首批“文明微客厅”,释放公共空间200余平。找准康养服务“发力点”,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为近百户家庭提供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建成老年认知障碍健康照护小屋,服务受认知障碍困扰的长者及家庭;养老托育、长者食堂、医疗康复等服务日趋完善。针对辖区重点企业,通过定期走访、共建共议等形式,梳理企业服务需求“双清单”,照单服务企业发展。

做强智能化支撑,升级治理模式。聚焦“一网统管”,建成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民生保障、应急指挥、智慧物业、经济运行六大模块实时同步数据更新。建立常态化人口、单位动态更新机制,为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人员跟踪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合智慧南村APP,深化“网格化+12345”“警网”融合联动,加强信息共享,提高问题处理能力,提升事项流转和处置效率。升级“雪亮工程”,安装642路监控摄像头,对辖区进行即时性、全要素监测,可以快速识别、预防风险。为独居老人、重点门头房安装烟感,提高覆盖面,建立智能防控圈,以智慧安防赋能基层治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