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 正文
首页

送法入企,山东今年以来为企业普法2万余场次

来源:山东发布    编辑:王岩

 

11月21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委政法委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请问省司法厅是如何发挥职能优势,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

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 杨增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法治保障。省司法厅认真履行政府立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法律服务等职能,坚持改革创新,服务中心大局,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加强政府立法,为高质量发展创新优化制度环境。部署开展全省法治环境专题调研,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推动将10余部立法项目纳入省人大、省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年内出台的《山东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山东省快递业促进条例》等法规,创新规定了支持产业发展、维护从业权益等50多项制度举措,彰显了“促进型”立法的特点优势,稳定了行业发展预期;出台的《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山东省安全生产举报办法》等法规规章,明确了有关政策标准,帮助企业依法解决要素保障、安全生产等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以制度牵引力激发了发展活力。今年以来,推动修改《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规章19部,进一步巩固和保护市场主体地位、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经营主体参与公平竞争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是严格执法监督,为高质量发展创新优化行政环境。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质量提升行动,研究制定《山东省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这是山东首次以省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执法人员管理标准;推动修订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创新增加了从轻、减轻处罚的适用情形,着力打造了宽严相济的执法环境。今年以来,加强涉企执法协调监督,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推动将联合检查事项扩展到292个、同比增长31.5%,全省入企检查次数平均压减30%以上,切实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创新开展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全省依法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2686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

三是优化法律服务,为高质量发展创新优化服务环境。围绕全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任务,积极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为重点行业企业提供“全周期”法律服务,年均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案件代理等10万余件次。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组建律师服务团,设立惠企服务站,帮助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累计提供法律意见13万余件、代理法律事务近12万件,帮助企业调处矛盾纠纷3万余件。深入推进“法治企业”建设,推动省属国企全部配备法律顾问或公司律师,积极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普法宣传,今年以来为企业普法2万余场次,有力提升了企业依法经营水平。

 

法治日报记者:

为了让公平正义更加具象化、可感化,请问山东法院在解决商业纠纷时,是怎样改善诉讼服务体验、提高审判执行质效的?

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王闯:解决商业纠纷是评价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人民法院工作一项基本职能。近年来,全省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今年1-10月,全省法院审判执行案件收案210.2万件、结案182.5万件,审判执行质效持续走在全国法院第一梯队。

一是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深化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与省工商联协商建立服务保障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协作机制,构筑全方位产权司法保护制度体系。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依法惩治金融犯罪,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改革,与省科技厅等多家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机制,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法院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裁判指引,对“三奇”商标侵权案等35件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1.9亿元。下一步,全省法院将进一步强化产权司法保护,把严格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案件中,让各类企业安心创业放心经营。

二是做实风险防范化解。妥善审理各类金融纠纷案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努力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保驾护航。成功调解标的额50亿余元涉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案件。制定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1条意见,发布金融、破产、买卖合同白皮书及典型案事例,从制度、机制、实务等方面,多措并举促进金融司法能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下一步,全省法院将持续抓实金融破产案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建设,提升协同治理水平,推动商事纠纷从源头上化解。

三是健全多元解纷机制。持续优化全流程诉讼服务,不断降低解纷成本。在省级层面与25个行业部门建立在线诉调对接运行机制,联合省工商联建立多元解纷联席会议机制,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开展线上多元解纷试点,不断提升涉企纠纷化解效果。今年以来,全省法院共调解涉企案件41.87万件,调解成功26.28万件。下一步,全省法院将进一步加强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协同工商联、商协会等为涉诉主体提供更多低成本、多样化、集约式的解纷方式。

 

中新社记者:

山东检察机关在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新作为?

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蒋万云:今年以来,山东检察机关按照省委和最高检部署要求,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3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1个集体、3名个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检等表彰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凝聚了企业的智力成果,关系到科技创新。今年1-10月,山东检察机关共办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14件40人,反映了对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严格。省检察院制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证据审查指引》,统一规范了案件证据认定标准,并联合省公安厅对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挂牌督办,形成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对企业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今年1-10月,山东检察机关共办理涉企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69件,同比增长13.2%;办理涉企知识产权民事监督案件135件,同比增长6.2%。针对企业反映的制假源头治理问题,省检察院在全省部署开展了“知识产权犯罪‘全链条’打击专项工作”,联合公安机关对制假犯罪打源头、端窝点、断链条。

三是加强对侵犯著作权领域犯罪打击力度,分批次选取侵权盗版重点案件挂牌督办。今年1-10月,依法打击侵犯著作权类犯罪108件358人,同比上升10.2%、49.8%,既加强对电影、图书、音乐等传统领域著作权保护,又注重对数据库、数字版权、文化创意等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四是聚焦乡村振兴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指导全省办理假农药、假种子、假冒农产品案件22件,同时,针对特色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创建等方面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助推产业发展。依法开展地理标志领域公益诉讼,向行政机关提出打击侵权假冒、规范商标使用、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制定地理标准产品具体标准等18项检察建议,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规范运营。

五是依法强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制定《知识产权涉案企业风险防控指南》,制发检察建议和风险提示函,帮助涉案企业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连续5年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并建立长效机制,得到最高检领导批示肯定并推广全国。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公安机关对涉企违法犯罪始终“零容忍”“出重拳”。请问省公安厅能否详细介绍下,在这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强有力的措施?

省公安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李祝群: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立足主责主业,坚持以打开路,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影响发展安全和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持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主要采取四个方面措施:

一是严打涉企类经济犯罪。开展“鲁剑”专项打击,严打涉企类经济犯罪,全省共立案6332起,抓获12020人,为企业、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8.21亿元。特别是,针对部分中小微企业由于工作人员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收受商业贿赂,导致资产利益受损、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等情形,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打击中小微企业内部腐败集中行动,立案侦办中小微企业内部腐败案件427起,挽回经济损失7982万余元。

二是严打涉企知识产权犯罪。开展“金盾助企、知产护航”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侵犯企业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犯罪,今年以来共侦办案件4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28人,有力维护“老字号”“好品山东”和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广泛开展“送法入企”活动,走访企业510家,摸排案件线索170余条,指导帮助企业扎实做好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工作。

三是严打涉企网络谣言犯罪。将散布传播涉企虚假信息、造谣抹黑企业进行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作为打击重点,今年以来,全省共侦办涉企网络谣言类案件110起,依法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197名,清理涉企谣言信息2.2万条,关停违法账号454个。在此提醒广大企业,遭遇网络谣言、造谣抹黑、敲诈勒索时,要第一时间保存固定证据,向网络平台投诉举报,并向行政执法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惩治。

四是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三年行动,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强化打防管治宣各项措施,避免企业、群众经济损失28.04亿元。特别是,针对冒充企业老板、法人诈骗财务人员案件,坚持“零容忍”理念,专案攻坚、快侦快破,全力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同时,加强技术反制和精准宣防,努力减少案件发生,全省企业财务人员被骗类案件同比下降26%。在此提醒广大企业、群众,切实提高防范意识,如遇单位领导、企业老板、公司客户在聊天软件中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认真核实,避免遭受财产损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