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域社会智慧治理管理平台”首次外市应用 落户武汉
12月6日,由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与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为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厂企、商场等各类场所管理建起了“数据底数”。“这次合作是江门社会智慧治理产品首次应用到其他城市,标志着社会智慧治理‘江门造’跨出了向其他城市推广的第一步。”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孙永泉说。
据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针对辖区厂企、商场众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决定建立一套涵盖“场所底数清、要素全”“能智能管理、动态分析”“能为疫情防控等工作提供智慧支撑”等优势特点的智慧管理系统,赋能该区基层治理工作,11月21日,该区举办了一场面向全国的产品介绍线上会,要求中标者能在3天内上线系统。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团队拿下了项目。 仅用了1天时间,系统搭建完毕上线试运行,完成了对方“3天内上线”的要求。本次项目的研发主要以江门“市域社会智慧治理管理平台”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管理需求、辖区特点等因素进行成果转化,打造适用于当地情况的管理系统。
形成一批成熟的社会智慧治理产品体系
据了解,这次走出江门的这套系统,正是在江门市得到有效应用的网格单兵装备——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背后的数据支撑系统,其运用大数据手段一次性核查人、证、码信息,并依托江门多样的社会治理场景,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数据的收集核查、分析统计等算法逻辑。在其基础上研发的“离返江人员报备小程序”把人员报备信息直接推送至网格员处,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这次项目合作能够成功,与江门这一年多来高质量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密切相关。
两中心一基地 彭伟宗 摄
去年以来,江门市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科技支撑平台,高质量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社会智慧治理的“江门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系统推进智慧网格员单兵装备、智慧网格管理平台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转化应用、迭代升级,逐步形成了一批完善成熟的社会智慧治理产品体系、解决方案,并在防风、防疫、安全应急、社会救助等场景中得到充分应用。
江门网格员利用“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开展疫情防控等工作。陆月如 摄
该中心主任林华表示,社会治理走向“智治”是未来的大趋势,“市域社会智慧治理管理平台”落地武汉市,是江门社会智慧治理技术走向产业化的重要一步。未来江门“两中心一基地”将与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紧密合作,瞄准社会治理各应用场景需求,研发符合实际治理需求的技术产品,推动产业化发展。
加快社会智慧治理产品研发应用
12月1日下午,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到“两中心一基地”,调研社会治理综合指挥联调联试大厅建设运行、社会智慧治理装备研发生产等工作情况,强调依托“两中心一基地”,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社会智慧治理产品研发应用。
社会治理综合指挥联调联试大厅是“两中心一基地”成果展示、系统联调联试、模拟仿真、测评认证、应急指挥、集成汇报的综合性多功能大厅,分为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展厅、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大厅和联调联试区域三个部分,在今年11月底投入使用。
一年来,“两中心一基地”在社会智慧治理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上取得明显进展,在全国率先研发推出智慧防疫“电子哨兵”、网格员信息服务仪,通过硬科技为广东乃至全国疫情防控做贡献。
陈岸明强调,要依托“两中心一基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社会智慧治理产品迭代升级,推动更多技术成果在本地创新应用示范;要立足实战实用,整合优势资源,运用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完善提升江海区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强化科技支撑赋能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
陈岸明强调,一要加强数据资源统筹整合,打破各单位、各领域的信息壁垒,实现涉疫信息共享共用,提升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精度、应急响应速度。二要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快速推进先进技术实战化应用,小步迭代,为做好外防输入、提高流调质效等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三要加强智慧防疫网格建设,运用好智慧防疫“电子哨兵”、信息服务仪等智慧装备,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疫情防控、基层治理赋能增效。